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外包目的地国家。根据麦肯锡研究,金融危机之后,跨国公司后台、研发等业务呈现出由欧美向亚太、中东欧等地区加速转移,中国将成为全球承接服务外包的第二大中心。从国际服务业转移趋势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判断,“十二五”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跨越发展、整体提升,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时期。全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提升。 中国的“十二五”规划公布的开始之年以及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(2010-2020)公布第二年。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发展被提上了一个很高的日程上来,自从商务部开展“千百十工程”以来,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但是,跟邻国印度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,在新的时代条件下,中国的服务外包业要实现腾飞发展的目标,仍需要思考到底还缺少什么条件。条件的缺失乃是导致腾飞与否的重要因素,从国际环境、国内环境两个环境分析看,中国的服务外包业的腾飞需要处理好诸多矛盾和问题。 从邻国印度的状况看,印度目前已形成年销售收入300亿美元、其中出口230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产业,承接全球65%的软件外包市场业务和46%的其他服务外包市场业务,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。人们往往把欧美称作“世界董事会”、中国称作“世界工厂”,而把印度则称为“世界办公室”。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最早的国家之一,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,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。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基础、科技园区是服务外包的重要支撑、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和行业协会建设都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因素。 服务外包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,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的过程中,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必不可少。但是,对于其发展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中,对于该产业的理解仍处于偏差中。服务外包,从含义上讲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、共性的、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,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。因此,服务外包应该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,其服务性工作(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)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,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,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、优化资源配置,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。 在这个剥离的过程中,作为承接方的中国最缺的是什么呢?简而言之就是能力。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,从信息技术外包到知识流程外包到人力资源外包等等形式的外包。而能力的形成关键的部分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,这一点从印度的承接服务外包来看意义非凡。假如没有自主知识产权,即使成为最大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家,那也仅仅是“为他人做嫁衣”的行为。犹如中国在走“制造业大国”的进程中一样,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成为很多发达国家转移产业的倾销国之一。在巨大的“剪刀差”之下,中国的制造业走的就是这样的一条没有科技含量的路,那么,中国的服务外包业绝不不能重蹈覆辙。走上这样的一条缺乏科技含量的道路。 而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进程最缺乏的是什么?当然是人才。因为人才的竞争乃是国际竞争的根本所在。在中国服务外包业的腾飞上,可以从政策上支撑,也可以从地区之间的差异上入手,也可以从宏观上进行规划。但是,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人才的支撑,简单地讲就是服务外包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。这才是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关键所在,舍此不能取得其腾飞也。目前,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迅猛,但是对于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却相当欠缺。尽管有的高校设置了相关的专业,但是从专业人员的培养看仍旧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。 为此,应建立高校、服务外包企业、培训机构、行业协会共同协作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。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:一是由于高校的课程设置受教育部规定制约,很难根据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开设课程,因此,大学生毕业通常不能直接进入服务外包企业工作。二是目前承担服务外包人才输送的主要是职业技术学院、国内培训机构,层次较低,这些机构不具备培育高端人才的条件。三是培训机构资金困难比较突出。为此,一要考虑给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主权,让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要、就业需要创新课程设置。二要加强产学研合作。鼓励高校在企业、园区建立学生实训基地,实现零距离就业。三要推广学分互换机制。四是加强岗位培训。可给予企业一定财政补贴。四要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培训机构。五要建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,国家要认定一批平台,为企业培训各类高级服务外包人才服务。六要积极引进领军人才,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。 因此,认清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劣势,有效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,政府做出正确的市场定位,加快国内经济金融改革步伐,并协助营造业内良性有效的商业竞争环境,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加快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进程,发挥行业协会和民间教育机构的积极作用,改善法律制度环境,提高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能力,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等相关领域,才能为中国服务外包业的顺利腾飞插上飞翔的的双翼。 本文来自“中国服务外包网”:http://chinasourcing.mofcom.gov.cn/ 原文地址:http://chinasourcing.mofcom.gov.cn/c/2011-08-05/99059.shtml (Edit:Market) |